外出就餐,車主停車要格外小心,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本報記者付希華攝 顧客在酒店用餐結束,準備取車離開時,發(fā)現(xiàn)車廂內(nèi)的財務被盜竊一空,顧客認為酒店因為此事負一定責任,酒店方面卻認為其已明確表示不提供保管服務,只供車輛停放。盜竊事件的發(fā)生,責任到底在誰? 記者昨天獲悉,法院在判決一案例時要求酒店向顧客賠償1800元。法律界人士告訴記者,在類似事件中,車主獲勝的例子在中山比較罕見。 事件:酒店用餐車廂被盜 今年8月16日,來自廣州的陳文(化名)到中山辦事,當天中午12時,其駕車到中山五路的海#城酒店用餐,當時,由于該酒店的地下車庫已停滿車輛,陳文說他在保安的指引下將車子停放在該酒店門口花園處的停車場內(nèi)。 當天14時許,用餐完畢的陳文在取車時,發(fā)現(xiàn)其放置在車尾箱內(nèi)的攝影器材(包括攝影機機身、鏡頭、存儲卡等)被盜了,價值18240元。對此,陳文認為作為管理者,酒店未盡到善良管理人的責任義務,應負一定責任。 對此,海# 城酒樓認為,雙方之間未形成保管合同關系,酒店提供的場地并非收費保管的經(jīng)營性停車場,只是為了方便顧客停車而提供場地,期間,顧客并沒有將車輛內(nèi)的物品交給酒店管理,酒店已盡責任和義務在停車場設置“只供車輛停放,不作保管服務”的告示牌,以及安排值班人員維持停車場秩序和震懾違法行為。 酒店同時表示,物品被盜也是因為顧客沒有隨身攜帶貴重物品。根據(jù)行規(guī),酒店不承擔該項責任。 結果:酒店承擔財產(chǎn)損害10%補充賠償責任 由于雙方協(xié)商無果,陳文將酒店告上了法庭。 法院認為,雙方之間是財產(chǎn)損害賠償糾紛。那么,酒店對顧客的車輛以及車內(nèi)物品是否負有安全保障義務?酒店對顧客的被盜攝影器材損失、維修費、交通費應承擔賠償責任嗎? 焦點一:根據(jù)《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安全保障義務是一種侵權責任法層面的法定義務,并不以當事人之間有約定為前提,當事人也不得通過單方告示、約定或行業(yè)規(guī)定免除安全保障義務或降低其標準。陳文在酒店消費,雙方構成服務合同關系,保安指引顧客將車停放在酒店使用管理的停車場,酒店作為經(jīng)營者對顧客的車輛負有安全保障義務。那么,車內(nèi)的物品是否應獨立出來呢?法官認為,關鍵在于車內(nèi)物品是否為酒店所能控制,由于停車場由酒店管理,其雖然不能直接支配停放車輛,但可以通過約束出入車輛、存取車輛等行為的方式,實現(xiàn)對停車場事物的間接控制,因此酒店負有保管車輛以及車內(nèi)物品的安全保障義務。顧客雖然沒有繳納保管費,但保管費用已經(jīng)包含在服務消費里。 酒店既然負有安全保障義務,那該如何賠償顧客的損失呢?法官認為,根據(jù)《侵權法》的規(guī)定,因第三人侵權導致?lián)p害結果發(fā)生的,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合理范圍內(nèi)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考慮到顧客的損失與酒店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具有因果關系,顧客未妥善保管好財物也存在過失,法院認定酒店對顧客因此造成的財產(chǎn)損害承擔10%補充賠償責任。 記者昨天從市第一人民法院獲悉,法官判酒店向顧客支付被盜竊攝影器材損失費1824元。記者從多名中山本地律師處獲悉,類似案件中,顧客勝訴的例子在中山比較罕見。因不服一審判決,該酒店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 提醒: 車主停車“三注意” 臨近年底,盜竊案件時有發(fā)生。記者走訪城區(qū)的多間大酒店得知,酒店保安部高度警惕類似情況的發(fā)生。110民警提醒車主要注意車輛安全。首先,用電子鑰匙鎖車后一定要進行檢查是否安全上鎖,二是千萬不要在車內(nèi)放置現(xiàn)金及貴重物品,不給盜賊可趁之機,三是要將車輛停在較為安全的位置。
|